找中介贷款是“省钱”还是“费钱”,不能一概而论,主要取决于个人情况、中介的专业性以及贷款需求。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,帮助你判断:
一、可能“省钱”的情况
利率和费用更优
专业中介熟悉各类贷款产品(尤其是银行、持牌机构的隐藏优惠),能根据你的资质(如体制内身份、征信情况)匹配最低利率的产品。例如,部分银行针对特定客群有利率折扣,但普通用户可能不知道,中介可协助申请,降低整体利息成本。
此外,中介能帮你规避不必要的费用(如部分机构的隐性手续费、违约金),比自己盲目申请更省钱。
节省时间和机会成本
体制内人员时间宝贵,自己研究贷款产品、准备材料、反复对接机构可能耗时数周甚至数月,还可能因材料不全、流程不熟被拒。中介熟悉流程,能快速整合材料、优化申请方案,缩短放款时间,尤其适合急需用钱的场景(如购房、大额消费)。
提高通过率,避免征信损耗
无信用卡、无负债的“白户”若自行多次申请贷款,可能因征信查询过多被拒,影响后续资质。中介能精准匹配通过率高的产品,减少无效查询,间接避免因“被拒贷”导致的融资成本上升。
二、可能“费钱”的情况
中介服务费过高
正规中介通常按贷款金额的1%-3%收费(部分信用贷可能更低),但非正规中介可能收取5%-10%的高额费用,甚至设置隐性收费(如“保证金”“咨询费”)。若服务费超过贷款利息的节省金额,整体成本会更高。
例如:贷款50万元,中介帮你降低利率节省了1万元利息,但收取3%(1.5万元)的服务费,反而多支出5000元。
被推荐高成本产品
部分中介为赚取更高佣金,可能优先推荐提成高但利率并不最优的产品(如某些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,利率高于银行),导致你实际承担的利息增加,反而“费钱”。
三、关键判断标准
自身情况:若你熟悉贷款市场、时间充裕、资质优秀(如体制内+高收入),直接对接银行可能更省钱(无服务费);若对贷款流程陌生、资质有瑕疵(如“白户”“查询次数多”),中介可能帮你拿到更优方案。
中介选择:优先选持牌金融服务公司、口碑良好的机构,明确服务费金额(避免“放款后抽成”等模糊条款),要求其说明推荐产品的利率、费用明细,对比后再决定。
总结
体制内“白户”若急需贷款且对流程不熟悉,找正规中介可能通过优化方案节省利息+时间,整体更划算;若时间充裕、愿意自行研究,直接联系银行(如代发工资行、公积金缴存行)申请信用贷,无服务费更省钱。核心是避免被高收费、不正规的中介误导,务必货比三家,明确成本后再决策。